教学科研

【涨知识】了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

作者:陆江妮 发布时间:2024-04-29浏览:


  近几十年来,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、生活方式西化和人口老龄化,肥胖率上升,糖尿病患病率也呈快速增长趋势。另外,我国约有六成的糖尿病患者未被诊断,已经诊断并接受治疗的患者,糖尿病的控制状况也很不理想。虽然糖尿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,但人们对其并没有深入的了解。下面,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糖尿病的小知识。

  一、糖尿病的定义以及分型

  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,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(或)利用缺陷所引起。临床上根据其临床表现、病因及病理生理进行了分型,包括1型糖尿病、2型糖尿病、妊娠期糖尿病及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。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极为复杂,不同类型其病因不尽相同。在糖尿病的自然进程中,不论病因如何,都会经历几个阶段:患者已存在糖尿病相关的病理生理改变相当长时间,但糖耐量仍正常。随病情进展首先出现糖调节受损,包括空腹血糖调节受损和糖耐量减低,最后进展至糖尿病。

  二、哪些是糖尿病高危人群

  1、BMI≥35Kg/ m²。        

  2、年龄>60岁。

  3、怀孕时有过高血糖。      

  4、生活方式干预不能降低血糖。

  三、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及其他表现

  典型症状(三多一少):多饮、多食、多尿、体重减轻。

  其他表现:瘙痒、皮肤干燥、饥饿、视物不清、疲倦等。

  四、诊断标准

  1、典型糖尿病症状(烦渴多饮、多尿、多食、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)加上随机血糖;静脉血浆葡萄糖≥11.1mmol/L。

  2、空腹血糖静脉血浆葡萄糖≥7.0mmol/L。

  3、 葡萄糖负荷后两小时血糖无典型糖尿病症状者,需改日复查确认,静脉血浆葡萄糖≥11.1mmol/L。

  注意:空腹状态是指至少8小时没有进食热量,随机血糖指不考虑上次用餐时间,一天中任意时间的血糖,不能用来诊断空腹血糖异常或糖耐量异常。

  五、糖尿病常见的检测: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。

  血糖:是指血液中葡萄糖。在体内多种因素的调节下血糖浓度维持着相对恒定,当血糖浓度超过参考区间上限时称为高血糖症;血糖浓度低于参考区间下限时为低血糖症。正常人空腹血糖:3.9~6.1mmol/L,空腹血糖是诊断糖尿病最主要的依据。若符合“三多一少”症状者,只要一次异常血糖即可诊断。无症状者诊断糖尿病需要两次异常血糖值。可疑者需做葡萄糖耐量实验,经口服或静脉给予受试者一定负荷量的葡萄糖后,通过测定不同时间的血糖浓度,了解受试者的血糖调节能力,包括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和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。

  糖化血红蛋白:是在长时间、高浓度血糖存在的条件下,血红蛋白与葡萄糖进行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。其稳定性较好,并不反映暂时性的、急性的血糖升高或降低,它能比较客观反映2到3个月内血糖控制情况。正常人糖化血红蛋白为4%~6%的范围内。糖化血红蛋白6%~7%:血糖控制比较理想;糖化血红蛋白7%~8%:血糖控制一般;糖化血红蛋白8%~9%:控制不理想,需加强,多注意饮食结构及运动,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;糖化血红蛋白>9%:血糖控制很差,是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。

  糖尿病它无法从根本上治愈,只能治疗控制血糖。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糖尿病一系列并发症,那我们应该如何预防呢?

  ①控制饮食是重中之重。日常生活中饮食应以清淡为主,减少糖分的摄入,多吃水果蔬菜,尽量用粗粮代替细粮。在日常生活中,碳水化合物对血糖的影响最大,但不是所有富含碳水的食物对血糖影响都一样,GI值低的通常不会导致血糖激增,因为低GI食物在胃肠停留时间长,葡萄糖进入血液后峰值低,如荞麦、燕麦、绿叶蔬菜等。

  ②少熬夜,保证睡眠时间。经常熬夜除了会使人精神不振影响第二天工作和生活,还会导致内分泌失调引发激素分泌紊乱,就会不自觉地吃下太多东西造成肥胖,这也是造成糖尿病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。

  ③多进行体育锻炼。

  ④保持体型,避免肥胖。

  不管是何种类型的糖尿病,肥胖都与糖尿病有重要联系。这就要求肥胖者在预防糖尿病上必须要以减肥为主,减肥主要有两方面,第一是饮食控制,第二是进行体育锻炼。二者缺一不可,相辅相成。预防糖尿病必须从现在做起,从自身做起。


文字来源:医学检验科 陆江妮


上一条:【涨知识】儿童青少年食养指南

下一条:【涨知识】牙齿矫正期间应如何清洁牙齿

XML 地图